失踪了的客群 何時再來

日期:2022-06-01

恒基在市區重建一向有舉足輕重的參與,紅磡「必嘉坊」是市區難得的一個大規模私人重建項目。筆者與恒基林達民(左二)一同上「新城地產街」分享項目設計。

 

 

物業市場上各區各盤各自展姿,但都未能引起狂峰浪蝶的追逐,終結五月似乎只得一個港鐵站頂項目「柏瓏」獨領風騷,成功售出近1,140伙,吸金超過百億元,其他市區盤,有樓花、有現樓,可就是不太起哄,每次放售單位,都只是幾拾伙的銷量,幸好每日的延續銷情多多少少有成交,氣氛不至太冷清。

 

在發展商角度,他們精密計算,知道土地價格不能平,建築成本人工天天漲,材料物料價錢更是飛升,物業成本不菲,樓價再平便無錢賺,現在的售價只是微利,過往的高利潤年代不再;可是,市場買家似乎增長放緩,因為目前物業呎價著實不輕,所以為了能讓更多人買得起,過往幾年新樓都是大比率設計一房、兩房戶,600呎之內,樓價不超過1,500萬元,在未有財爺波叔按保優化plan 之前,不少項目的單位,一旦樓價超越1,000萬元便有大量客人止步,因為首期資金不足。

 

雖說市場需求大,供應不足,私樓買家能追上樓價的人卻增長放緩,不少年青人轉向政府資助房屋類別,寧願傾向找尋自己興趣工作發展,收入穩定,不求發達機會,不願為財富賣身賣命,不像早廿年前社會不富裕,年青人為改善家庭環境,力爭上游,拼命奮鬥賺錢,早日置業安居安家。現在上車一族,反而是父母提供首期,子女自己住自己供樓,獨立生活,一個小小個人獨立空間便可以了,反正時下科技年代,一切應用設備都電子化機械化,煮飯洗衣都是撳個制便自行完成工序,獨居挺容易。

 

 

在時下經濟環境,好似打工容易發達難,能買2,000萬元以上的買家甚難找,有人說那些早年置業現在樓價升了不少的業主大有條件換樓,但是最不敢輕舉行動的便是這層人,正好沒有供樓壓力,生活輕鬆,一旦換樓重新按揭,又從頭供過,不想了。更有一部分人乾脆賣樓,帶著此筆資金去外地生活,住大屋低成本慢活生活過日子,此界別走的人比想像多,現在疫下通關未成,填補人不足,所以短期內,看不到新客源。













 

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