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第三波來襲 是時候劈價了?

日期:2020-08-17

第三波疫情爆發後,不少業主心態轉弱,各區減價二手成交明顯增多,減價幅度亦進一步擴大。不過,很多時減價也好、加價也好,往往是受市場氣氛牽動情緒。

 

如近日貝沙灣四期9座一個低層戶,實用面積1,038平方呎,原業主原開價2,600萬元,最終減價超過一成至2,328萬元沽出,呎價低見22,428元。據知,由於七月有同層的毗鄰單位亦以低價售出,成交呎價僅貼近23,000元,估計有所影響,叫價受壓。

 

物業買賣本是很個人化的事,一般市場出現減價情況,撇除個別心急沽貨的個人因素,這些業主很可能是實力相當充裕、或是早年低價購入,又或將叫價定得高再減下來,即俗稱「假減」。故當刻是否要減價放盤,應視乎自身的財政條件及狀況,而不是跟隨大市人減我又減。

 

就如青衣灝景灣1座低層A室,實用面積666平方呎,今年六月放盤叫價1,250萬元,終劈價至1,000萬元售出,呎價15,015元。雖然表面上劈價250萬元,幅度達兩成,不過原業主早於2012年以545萬元入市,現帳面仍大賺455萬元,獲利幅度逾八成。

 

若然是藍籌屋苑或指標屋苑,多成交參考,造價一般不會偏離市價太多,加上如物業於較早期買入,如2013、2014年之前,期內樓價累積一定升幅,相對「穩賺」,放盤的議價和讓步空間亦較大。

 

不過,若然是最近三、四年才購入的物業、半新盤或是個別單幢盤,因當時售價溢價過高,抵銷了往後幾年的樓價升幅,令業主可以減價的空間也不大,就算不減價,賺幅也不會太多。

最近三、四年才購入的半新盤,因當時售溢價過高,抵銷了往後幾年的樓價升幅,令業主可以減價的空間也不大。

 

參考市場出現的蝕讓或平手離場成交,主要是近年入市的物業,如計及稅項,可說是無利可圖。如西南九龍匯璽2A座中低層一個實用面積534平方呎的兩房單位,早前以1,298萬元售出,原業主2017年一手購入,單位三年間僅升值約4.6%,帳面僅獲利約57萬元,料明賺實蝕。故此疫市下,除非有急於套現周轉的必要,否則不宜被大市氣氛牽動情緒,要理性衡量自己是否真的有劈價賣樓的需要,免得到頭來要「蝕賣」便恨錯難返。


相關放盤

灝景灣:https://bit.ly/2WJtney

匯璽:https://bit.ly/30ZNuHE

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