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價遠超負擔能力,小市民都抱著「搵筍盤」心態買樓,入市決定往往以價行先,若然買到「真‧筍盤」固然開心,但要是誤購「另類盤源」買入凶宅,輕則損失訂金,重則難以甩身。
如何避免誤購凶宅?
第一招:準買家入市前必先要做足功課,最直接固然是向業主或代理查問清楚:「單位或同層戶有沒有發生過自殺或兇殺案」。但若然事故非近年發生,上手業主也一知半解,最好靠自己搜尋新聞查証。
第二招:瀏覽坊間有不少凶宅網頁免費供公眾查閱,個別網頁會列明涉事單位所在、事故類別及簡述事件背景,也有不少只透露屋苑座數及高中低層,準確性有待商榷,但總算提供多一道「線索」。
第三招:銀行網上估價亦是追蹤凶宅的途徑之一。現時本港主要數間大銀行都有提供網上估價服務,準買家只需在網頁輸入物業地址,已可免費查閱近月估價。然而,銀行普遍拒絕就事故單位、尤其發生過嚴重事故「特別凶」的單位估價,故倘若在網上查找單位估價時,出現估價偏低、註明「估價不適用」或未有資料出現時,準買家必須留意,宜進一步查証。
第四招:若然靠代理搵樓,記得請所屬代理透過田土廳查冊,查看過往業主有否死亡紀錄。但值得注意,若是租客或業主家屬在單位內身故,一般查冊不會記錄,換言之,查冊紀錄未能完全反映單位是否凶宅。
第五招:有時從鄰舍街坊處收風,往往知得更多鮮為人知的「小道消息」,準買家睇樓時,不妨從屋苑的管理處、同層或樓上樓下住戶入手,進一步了解單位、業主或租客背景。
說到底,筆者認為買樓最重要睇第一身感覺,若然甫入屋已經「周身唔聚財」,即使低於市價又非凶宅,都要三思而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