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舖撤辣 治標未必能治本?
日期:2020-12-20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宣布撤銷非住宅物業的雙倍從價印花稅,於11月26日起生效。這項「辣招」早在2013年引入住宅市場,並首次應用到非住宅物業,當年推出旨在遏抑工商舖物業的熾熱炒風。
事隔七年半,工商舖物業今天受社會事件疊加疫情因素,需求大幅減弱,交投價、量齊急跌。故金管局先在今年八月放寬工商舖按揭成數,由四成上調至五成,及至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更直接「撤辣」,非住宅印花稅由介乎樓價的1.5%至8.5%,改為降至約1.5%至4.25%,而低於200萬元以下的物業,相關稅額僅100元。
金管局先在今年八月放寬工商舖按揭成數,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更直接「撤辣」,希望解商舖寒冬。
不過,對於「撤辣」消息,市場未見太樂觀,一般認為消息起正面作用,但未至於能刺激低迷的工商舖市場反彈或恢復,尤其是商舖物業。主要原因是旅遊行業仍處於「冰封時期」,對外未完全通關,旅客近乎絕跡。隨著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近日爆發,本地消費力再度受制於限聚措施及氣氛,未能釋放,街道人流再度減少,零售、餐飲等商戶生意仍然難做,租金持續受壓。試問租金未止跌,買家抱觀望態度,價格又何來上升動力?
隨著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近日爆發,零售、餐飲等商戶生意仍然難做。
面對疫情結束無期,整體經濟前景未明朗,即使撤辣以減省部分入市成本,亦未必足以吸引資金重投商舖市場。再者,不少大額舖位由公司名義持有,減低稅項對他們影響不大。反而,對於商廈或工廈市場或有少許幫助,畢竟部分企業或中小型公司有實際開設或更換寫字樓及工場的需要。
相信在疫情未完全明朗化,旅遊業未復甦前,舖位需求仍疲弱,反之部分地區的寫字樓或工廈則相對具抗跌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