斜角樓有冇聽過? 舊區僅餘的特色戶

日期:2020-12-17
買樓租樓知識-斜角樓有冇聽過?  舊區僅餘的特色戶-House730

港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未能出國旅遊,反而多了時間發掘自己的城市,例如在周末遍遊港九新界,細看歷史痕跡。大家如果走到個別舊區,可能會見到一些舊樓,最高幾個樓層出現向下斜角設計,遠看就好像「滑梯」般,稱為斜角樓。

 

原來這些斜角樓,是來自上世紀60年代的一條法律「街影法」,其立法目的是保障樓宇不會阻擋所有陽光,讓途人在街上也能見到日光倒影,並保持空氣流通,不過這條法例僅維持了18年,便於1987年廢除,令跟隨街影法建築的大廈成為歷史遺物。

 

香港早年由於人口密集,而居民衞生意識一般,曾經歷過不少瘟疫、如19世紀末的鼠疫,以及1960年代的流感大流行等,令港英政府明白公共衞生的重要性;加上香港於60年代剛轉型作轉口港,若爆發瘟疫而被列為疫埠,恐對經濟及整個社會造成衝擊。因此,港英政府由英國引入街影的建築概念,於1969年在香港《建築物(規劃)規例》中加入的街影建築要求,確保街道日照及空氣流通。

斜角樓是保障樓宇不會阻擋所有陽光,讓途人在街上也能見到日光倒影,並保持空氣流通。
斜角樓是保障樓宇不會阻擋所有陽光,讓途人在街上也能見到日光倒影,並保持空氣流通。

所謂街影法,是當時針對20層以下建築物的街影投射面積,原意是以街道中心作為起點,向兩邊樓宇形成一條76度角的向上斜線,令大廈樓頂出現斜面,限制其受光角度,為大廈與地面之間出現特定的日光角度斜面,從而減少被阻擋的街道陰影面積,以獲取更多日光照射,同時形成更佳的通風效果。

 

不過,到了80年代,隨着本港人口大幅增長,在住宅需求增加及發展商要求下,大廈地積比獲放寬,令市區樓宇愈建愈高,甚至出現屏風樓,街影法漸漸失去效用,最終於1987年廢除,由其他建築規定取代。

有「八文樓」之稱的佐敦渡船角文華新村,為斜角樓的經典例子。
有「八文樓」之稱的佐敦渡船角文華新村,為斜角樓的經典例子。

如果大家想尋找「斜角樓」的歷史痕跡,可到港島的上環、灣仔、北角等舊區發掘;至於九龍則集中於佐敦、油麻地及深水埗一帶。不過,要數到「教材式」的例子,大家可前往佐敦渡船角,觀賞由八座綜合建築物組成、有「八文樓」之稱的文華新村,它們呈「田」字形般排列,兩旁均有街道連接,樓頂因受街影法影響,呈逐層向上收窄現象,由於中間四幢大廈與街道距離一樣,所以樓頂呈現的斜度一樣,遠看相當特別。

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