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十多年樓價急升,發展商遂將單位「劏細」以迎合市場負擔能力。數字顯示,去年落成的納米單位逼近千伙大關,按年急增72%,五年間更急增逾十倍,惟政府去年放寬物業按保,800萬元物業也可借足九成,納米風氣或減退。
根據運房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,2019年約有1.36萬伙新建私人住宅單位落成,其中實用面積少於215平方呎的納米單位錄得982伙,較2018年的571伙按年增加72%,佔了去年整體落成量比例的7%。參考2015年時納米單位落成量只有79伙,僅佔全年總落成量不足1%,但到2016年已遞增至206伙,2017年「衝上」619伙,至今年達982伙,五年間急增11倍。
若以地區劃分,納米「重災區」為屯門區,佔982伙中約28%、即276伙的,主要來自俗稱「龍床盤」的菁雋,該樓盤最細單位面積僅128平方呎,折實最平一伙售價僅約173萬元,其次則為油尖旺區,去年有231伙納米單位供應,南區也有96伙。
屯門納米樓菁雋,設有實用面積僅128平方呎的「龍床盤」。
縱觀本港整體住宅的面積也有「縮水」趨勢,過往被形容為細單位的400餘平方呎戶型,時至今天已升呢做「中型戶」。其中,實用面積少於431平方呎的單位,去年共有6,622伙落成,佔整體落成量逾48%,屬眾單位類型中最多,並創超過20年新高,預測2020年會再增逾三成至逾8,840伙。
港人愈住愈細,惟實用面積僅100、200餘平方呎的納米單位,比酒店睡房還要狹小,活動空間不足,始終非理想的居住環境。隨政府去年放寬按保門檻,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由400 萬增至800 萬元,上車客毋須因被首期局限入市選擇,料大大減弱納米樓的優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