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李峻銘專欄】疫情觸發去全球化 滯脹風險要提防 – 李峻銘
日期:2020-04-19全球各國央行都在利用量化寬鬆(QE)政策救市,但今次跟2009年不同,今次的「黑天鵝」是瘟疫。各國封城,人與人保持隔離,令經濟活動陷於停頓,實體經濟嚴重受損。2009年,受重創的是金融市場,銀行面臨倒閉,也刺破了美國的房地產業泡沫。只要政府QE推出,穩定了金融市場,實質經濟活動,並沒有受到嚴重影響。
今次危機單靠金融政策,並不足夠。所以各國政府也推出不同的財政支援政策。香港也推出近3,000億元的防疫基金,美國也推出2萬億美元的應急計劃。
香港有豐厚的財政儲備,問題不大。美國可以無限量印刷美元,除非美元崩潰,否則也是長印長有。但全球其他國家,尤其新興市場,就未必有這種資格。長貧難顧,如果疫情一路拖下去,復元的時間就拖得愈長。
另外,新冠肺炎疫情也令各國發現全球化的風險。例如,口罩、呼吸機等物資,大部分都是「世界工廠」——中國生產。一旦內地出事,未能生產或者不能出口,全球都會出現缺貨。疫情過後,大家都會為重要物資分散風險,甚至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。中國的出口將受到一定程度影響,香港轉口貿易也一定受到拖累。
當疫情打擊經濟活動,人民的收入減少,瘟疫同時令各國對全球化失去信心。當各國都「各家自掃門前雪」的話,製成品的成本,自然提高。糧食等重要物資也可能各自囤積,售價自然漲得更厲害。
經濟停滯不前、失業率高,但物價卻高居不下,也即是出現「滯脹」現象。人民生活水平大倒退,絕對是人間悲劇。當然這是筆者向最壞處的極端想法,「去全球化」不是那麼容易。
過去幾十年,當各國人民都習慣了價廉物美的產品,要走回頭路也不是易事。只是大家要留心「去全球化」的趨勢,對全世界、對中國、對香港,都有密切的影響,不可不防!
作者為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主席及行政總裁李峻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