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款人變抵押人 私貸在身仍獲批足按揭
日期:2025-02-15
引用筆者公司的真實個案,買家是一名家庭主婦,買入一個樓價約$700萬之物業單位,準備申請7成按揭貸款,由丈夫作為擔保人,丈夫的入息約$50,000,沒有任何其他貸款,入息水平足夠通過供款要求。
現行供款佔入息比率(DSR)上限為50%,以7成按揭、30還款期及現時按息3.5%計,最低月入要求為$44,007,按丈夫入息計之供款佔入息比率為44%。然而,在審批程中,銀行發現買家有一筆私人貸款在身,每月還款額$10,000,由於DSR以每月總債務供款佔入息計算,連同私貸及按揭還款額計算DSR,月入要求提高至$64,007,丈夫的入息水平變為超出DSR上限,未可獲批按揭。
既然問題出自私人貸款,最簡單解決方法自必然是清還全數私貸,但有時候買家未必可一下子清還貸款,又或不希望因提早還款而產生罰息,加重財務負擔。按揭顧問了解客戶情況後,為客戶提議一個兩全其美之方法,無需提早清還私貸並獲銀行批出有關物業按揭貸款。按揭顧問為買家配對一家在此方面審批彈性較大的銀行,在按揭申請之安排中,買家可僅作為按揭人/抵押人身份(Mortgagor),丈夫則作為借款人(Borrower),好處是買家以業主身份將物業抵押予銀行,而丈夫則作為借取按揭貸款的人,承擔負責還款,若銀行接納將身份分開,便可以單一根據借款人(Borrower)的入息及債務狀況計算供款佔入息比率,而無需計算買家作為按揭人的債務,那麼,上述私人貸款就不用計算在供款佔入息比率,丈夫的入息已符合供款要求,最終獲銀行成功批出按揭貸款,買家亦無需提早清還私貸。
上文提及按揭人/抵押人(Mortgagor)、借款人(Borrower)及擔保人(Guarantor),均是按揭申請涉及之不同身份,當中分別為何? 按揭人/抵押人(Mortgagor)是將物業抵押予銀行換取按揭貸款的人,所以按揭人/抵押人必須是擁有單位業權的業主。一旦有拖欠無力償還按揭的情況,按揭人亦已同意銀行有權將抵押物業變賣償債。借款人(Borrower)是按揭借貸的人,承擔負責還款,而擔保人(Guarantor)就是為按揭還款提供擔保的人,一旦借款人拖欠款項,擔保人便要承擔責任負責還款。
不少銀行要求業主同時作為按揭人/抵押人(Mortgagor)及借款人(Borrower)身份,正如以上個案,如涉及的人多於一位,有關入息及債務狀況都會一併計算。然而,有些銀行並沒一定要求業主須作為借款人(Borrower)身份,在審批上便可出現以上個案提及之彈性;但留意,在此安排下,即使業主只作為按揭人/抵押人未需計算其入息與債務,但銀行仍會查閱業主的信貸報告及銀行戶口月結單以作評估,例如發現業主有私貸在身兼信貸評分甚低,而借款人的入息水平僅剛剛符合要求,銀行有機會要求還款能力方面之額外證明。
而借款人(Borrower)卻不一定是物業的業主,可能只是按揭申請中主要出示還款能力並承擔還款責任的人,例子是子女買樓給父母居住,父母是業主及按揭人,由於父母已退休,由子女作為借款人提供入息證明並負責供樓。在按揭貸款中,三個身份不一定同時存在,當借款人已有足夠還款能力符合供款要求,便無需要加上擔保人。